2022年3月5日,《中成藥防治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專家共識》正式在《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網絡首發。
共識背景:
共識由中國中藥協會呼吸病藥物研究專業委員會聯合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呼吸病專業委員會、中國醫藥教育協會慢性氣道疾病專業委員會,總結抗疫臨床醫師和患者用藥經驗,結合部分中成藥臨床研究成果和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對治療 COVID-19 中成藥的特別審批,由中國中藥協會呼吸病藥物研究專委會主委孫增濤教授和林江濤教授,中華中醫藥學會肺系病分會主委張洪春教授共同擔任組長,制定了《中成藥防治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專家共識》,共識全面闡釋中成藥防治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的優勢價值。
疾病特點:
COVID-19 具有強烈傳染性和致病性,屬中醫學“疫”病范疇,根據病因、發病特點,結合流行病學調查結果、證候要素分析,其病理性質為“濕、熱、毒、虛、瘀”,基本病機為疫毒外侵,肺經受邪,邪毒傷正,正氣虧損。
根據 COVID-19 的臨床表現,核心病機在濕和毒,但又有夾寒、夾熱,邪入營血、或傷陽氣、或傷陰液等不同轉歸,主要病位在肺、脾,重癥則累及心、肝、腎等。
COVID-19 臨床分型:
醫學觀察期、臨床治療期(輕型、普通型、重型及危重癥型)和恢復期。
COVID-19 中成藥治療推薦:
共識中,在輕癥和疾病恢復期,孔府制藥荊防顆粒、生脈飲2個中成藥均被納入推薦,為臨床醫生提供更多用藥選擇,多方面指導臨床醫師安全、合理的使用中成藥。
輕型:輕型患者病勢輕淺而正氣未虛,中藥治療以透解為主,祛毒排疫。
治法:清熱化濕透邪,使邪從表解,防止入里。
荊防顆粒
荊防顆粒組方來源于大師級經典名方“荊防敗毒散”,其首載于明?張時徹《攝生眾妙方》中,為一融合三朝醫家經驗之精華,歷經近五百年流傳驗證的經典名方。方中荊芥、防風、羌活、獨活、柴胡、前胡、川芎、枳殼、茯苓、桔梗、甘草與古方藥味及配比均保持一致,是荊防敗毒散的經典重現?!侗静菡x》評價該方為“四時感冒之神劑”,《古今醫統大全》稱其為“瘟疫通治劑”。
可見該方,在我國古代即是有名的治療瘟疫奇方,因其療效確切,歷代醫家對其非常認可。
方中荊芥辛微溫而發散,善散風解表;防風辛散甘緩微溫,為治風通用藥,善祛風勝濕、發表止痛。二者相須為用藥力更強,治外感風寒或兼濕邪者功著,故為君藥。羌活辛溫苦燥,主入膀胱經,善除在上在表之風寒濕邪;獨活辛散苦燥,主入腎經,主散在里在下之風寒濕邪;兩藥相合,既解表散寒,又散一身上下之風濕,通利關節而止痹痛。川芎辛溫行散,善活血行氣、祛風止痛。三藥合用,助君藥散風寒、祛風濕、止痹痛,故為臣藥。
柴胡苦泄辛散微寒,善解表退熱;前胡辛散苦泄微寒,善疏風宣肺;桔梗辛散苦泄而平,善開宣肺氣、祛痰止咳;茯苓甘淡滲利而平,善健脾利濕;枳殼苦泄辛散微寒,善理氣行滯,氣暢則濕散。五藥合用,可助君臣藥解表散寒、祛風勝濕、止痛,故為佐藥。甘草甘平,調和諸藥,為使藥。諸藥配伍,辛溫燥散,共奏解表散寒、祛風勝濕之功,故善治外感風寒挾濕所致的感冒。
恢復期:部分患者仍存在呼吸功能、軀體功能、心理及社會功能等障礙,中醫病機特點為正氣受損、余邪未盡、肺脾腎虛,或氣陰兩虛。
治法:益氣健脾、補肺益腎,通過扶助正氣,恢復機體功能,從而改善癥狀,提高生活質量。
生脈飲
生脈飲組方
唐代名方——“生脈飲”,出自唐代 · 孫思邈的《千金方》,本方共有三味藥組成:人參,麥冬,五味子。在千金方中提到“脈為血之道,得氣則充,失氣則弱,本方補氣而使血道充盈,脈氣以復,故名生脈飲?!币虼诉@個方子主要以補氣為主,氣行則血行,通過補氣推動血的運行,來達到祛瘀的作用,從而達到補血補氣的作用。明代吳昆在《醫方考》中曾經提到,這個方劑“一補,一清,一斂”。
本方中紅參補氣為主,麥冬養陰偏寒,有清的作用,五味子收斂補肺氣的作用?,F代的生脈飲的主要成分人參為什么成了紅參?其實紅參就是人參的炮制品,通過炮制去其陰柔之性,增強其溫補的作用,配在方中,適合氣弱血虛的病人長期服用。
《中成藥防治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專家共識》,通過理清中成藥防治疫情的可能機制和最佳介入時機,運用專家共識法,較為全面總結了中成藥防治COVID-19的優勢價值,旨在指導臨床醫師安全、合理使用中成藥,以期對國外疫情國家或地區患者的中醫藥治療以及今后國內疫情常態下防控的臨床用藥起到一定的指導作用。